蒂姆·波顿电影《Alice in Wonderland》剧照,2010年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童话故事中掉入兔子洞的爱丽丝?坠入洞中的爱丽丝身形忽大忽小,穿梭于一片未知的奇幻世界。你可曾想过自己要能变形该多好。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跟随艺术家去发现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
▲「 反转性别观 」
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生来叛逆,不走寻常路。他怎么能甘心循规蹈矩地当一辈子男人呢,这未免太浪费他的艺术才华。
艺术家杜尚
杜尚曾在1920年化身为一位迷人女性,让时尚摄影师曼·雷(Man Ray)为自己拍摄照片,次年给自己的女分身起名为Rrose Sélavy,与法国谚语 "Eros, c’est la vie"同音,寓意这就是生活。
曼·雷《Rrose Selavy》,1920年
自打Rrose Sélavy横空出世起,她就带着达达主义的玩味和戏谑,给杜尚打开了施展才华的另一片新天地。她时而出现在香水瓶的商标上,时而又变成时装模特,让杜尚随心所欲地开展自己的艺术活动。
曼·雷《Portrait of Rrose Sélavy》,1921年(左);杜尚《Belle Haleine》香水(右)
杜尚不仅自己要反转性别,还要给名画中的蒙娜丽莎加上两撇小胡子,使之看上去真的像一个男人。由此便诞生了另一幅作品《L.H.O.O.Q》,在颠覆了艺术传统的同时,打破了人们对于性别的既成概念。
杜尚《L.H.O.O.Q》,在复制品上用铅笔绘制,19×12.7cm,1919年
此外,还有一位丹麦男画家艾纳·韦格纳(Einar Wegener)在为妻子格尔达·韦格纳扮演女模特时,唤醒了内心的女性人格,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变性人。
《丹麦女孩》电影剧照
艾纳·韦格纳在 《Man Into Woman》 一书中写到首次扮演女性时的感触:“我无法否认自己很享受这种装扮下的乐趣,我喜欢女人衣服的柔软触感。从第一刻起,我就很想在家里穿着它们。”
格尔达·韦格纳为丈夫男扮女装后画的第一幅画
同样发现自己真实性别的还有在今年8月成为维密首位变性模特的瓦伦蒂娜·桑帕约(Valentina Sampaio)。他原本是出生于巴西渔村的小男孩,从小就喜欢与女孩们玩耍,并想成为她们的一员,12岁时,他便改名为瓦伦蒂娜·桑帕约。父母一直以来的尊重也让成年后做了变性手术的她阳光依旧。
瓦伦蒂娜·桑帕约(Valentina Sampaio)
瓦伦蒂娜·桑帕约进入模特界后,许多公司因为她变性人的身份而拒绝启用她。但是她反而越挫越勇,在2016年欧莱雅系列宣传片中以变性模特的身份向世界发声,并在今年8月成为维密首位变性模特。
瓦伦蒂娜·桑帕约(Valentina Sampaio)
=========
▲「 冲破次元壁 」
1975年,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从京都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后,只上了三天班就断然辞职了,只因他满脑子都装满了另一次元的事。他开始痴迷于“钻进”名画中。
森村泰昌《自画像(蒙娜丽莎)》,1988年
1985年,森村泰昌在一个小型的三人联展上向人们展示他的摄影新作《自画像(梵·高)》。他模仿了原作的造型和色彩,将油画颜料直接涂在自己的面部与服饰上,并戴上用橡皮泥仿制的棉帽。当时内心苦闷的森村泰昌通过模仿梵·高,实现了与大师的跨时空重叠。
森村泰昌《歌唱的向日葵》,1998年(左);森村泰昌《自画像(梵·高)》,1985年(右)
森村泰昌冲破次元壁是依靠模仿,通过呈现画中人的妆容和服饰,再在身后放上原画背景板进行摄影。他的摄影艺术因解构西方经典绘画而一举成名。只有森村泰昌想不到的名画,没有他钻不进去的名画。
《倒牛奶的女佣人》原作及森村泰昌作品
森村泰昌《自画像(Le Brun on the Witness Stand)》,2016年
森村泰昌《自画像(勒内·马格里特)》,2016年
而拥有跨次元能力的摄影师可不止森村泰昌一位,与他有相同爱好的还有从小就热衷变装的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辛迪·舍曼《无题》,2016 年
儿时的辛迪·舍曼就喜欢穿母亲和祖母的衣服。她永远有玩不完的造型,她可以今天是家里最有权威的祖母,明天是掌管森林的女巫......
辛迪·舍曼《无题(电影剧照)》
到了大学时代,辛迪·舍曼仍一直延续着儿时的爱好。她常去古着店淘旧衣、老首饰,把自己打扮成各式各样的人参加活动,在另一次元玩儿得不亦乐乎。
辛迪·舍曼《无题(电影剧照)》
正是由于辛迪·舍曼如此钟情于角色置换,她大学毕业后创作的一组《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就将她推上名人之列。这组系列一共有70张黑白照片,每一张照片都重现并仿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黑白电影和欧洲艺术片中的女性形象。
辛迪·舍曼委身于自己杜撰的角色中,在摄影镜头前忘我表演,演绎出心灵的幻象,再辅之与剧照中相似的用光,分分钟穿越到异次元。
韩国艺术家为辛迪·舍曼制作的表情包
辛迪·舍曼的摄影作品里总以不同人物作为主角。这些人物的形象毫无限制,从学生、秘书、小明星、主妇到尸体、小丑、吸血鬼等。但无论你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人,统统由辛迪·舍曼一人所扮演,她也在创作中体会到了人生百态。
辛迪·舍曼《无题》,2003年
辛迪·舍曼将自己隐匿在塑造的每个形象中,她希望其摄影能激励年轻一代艺术家通过不同媒介探索自我身份,也希望作品能以某种方式超越时间。
不同于摄影师们挖空心思地去跨次元,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天生在跨次元上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不在那儿》剧照
凯特·布兰切特凭借《我不在那儿》中对鲍勃·迪伦(Bob Dylan)雌雄莫辨的演绎,获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朱利安·罗斯菲尔德《宣言》剧照
凯特·布兰切特还曾在德国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尔德导演的《宣言》(Manifesto)中一人扮演编舞师、科学家、股票经纪人、新闻主播、流浪汉等13个角色。她用不同身份演绎近现代社会,特别是艺术领域里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宣言。她生动的演绎也激起了社会对于艺术家角色的讨论。
=========
▲「 跨越物种鸿沟 」
而艺术家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亦通过制作叙事雕塑、拍电影,跨越了物种鸿沟,在艺术中尽情放飞自我。
马修·巴尼《Cremaster》
马修·巴尼在《Cremaster》系列作品中提出了“叙事雕塑”的概念,把不同媒介拼接起来,使各种视觉表达形式集合成一个综合体。他擅于使用凡士林、生物与身体激素做媒介,结合材质、身体与行为三种雕塑形式。
《Cremaster》系列
他曾在自己制作的电影《约束绘画9》中大开脑洞,由其饰演的男主角与其现实生活中的恋人比约克在捕鲸船上上演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
他们二人被困于密室中,发现彼此的脖子后方都有像鲸鱼一样的呼吸孔,惊觉二人都是类似鲸鱼般的怪异哺乳类,最终变身为鲸双双共赴南极洲。
马修·巴尼《Drawing Restraint 9》,2005年
马修·巴尼通过拍摄电影,充分体验和消化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使之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电影中,他披着有皮毛纹样的和服外套,脑门上长着动物的角,尝试了日式与西洋、人与兽的混合体造型。
马修·巴尼《Drawing Restraint 9》,2005年
艺术家们无论是爱反转性别,还是爱冲到异次元,抑或是尝试跨物种,她/他们都在变形中打破了与生俱来的桎梏,摆脱了外在世俗的枷锁,用实力证明一个人的存在有无限种可能。人们亦有权利活出真我,活出多元化,跳出世俗眼光,在广袤天地间演绎出另一种人生。
原创:海盗
文章来源:时尚芭莎艺术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