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 Versluis和Ellie Uyttenbroek,《EUnify – Berlin 2019》,2019。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卫衣走过了很长一段路。最初,它是为了使工人保暖而设计的一种服装,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寒冷的纽约仓库,与另一种不起眼的衣物——T恤一样,有着丰富的社会意涵。如今,有一个学术展览旨在探讨卫衣的文化意义。
在鹿特丹Het Nieuwe Instituut博物馆中,这场名为“卫衣”(The Hoodie)的展览正在进行,人们通过摄影、电影、装置艺术和时尚来探索围绕卫衣产生的各种复杂关联。这次展览邀请作家卢·斯托帕德(Lou Stoppard)策划,态度也很鲜明,其中讨论了卫衣与种族观念、社会不平等、“非法”青年文化和反对警察暴行等议题之间的关系。
Devan Shimoyama 作品《February II, 2019》。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展览中呈现了多位先锋艺术家以卫衣为主题的创作,包括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坎贝尔·艾迪(Campbell Addy)、莎莎·休伯(Sasha Huber)、约翰·埃德蒙兹(John Edmonds)、露西·奥尔塔(Lucy Orta)和托尔斯滕·布林克曼(Thorsten Brinkmann),以及一些设计师品牌,包括Rick Owens、Virgil Abloh主理的Off-White、VETEMENTS,以及Vexed Generation。
瑞典艺术家安吉丽卡·法克林(Angelica Falkeling)以卫衣为灵感制作了一件特别的委任作品。在这件综合媒介装置中,法克林使用声音和雕塑来提醒人们注意棉花产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她还揭示了原材料制作和成衣制作环节中对于低收入工人的剥削现象。
John Edmonds,《Untitled (Hood 13)》,2018,摄影作品。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Bogomir Doringo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对抗网络(简称为AI GAN算法)制作了他的作品,他使用了8000个卫衣图像来“训练”AI自主创建出关于卫衣的新图像。他们在展览中将新的卫衣图像、之前制作的纪录片截图,以及与流行文化特色服装有关的文献并置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拼贴”。
展览总共展出了60件卫衣,此外还有一些摄影、音乐、杂志封面和电影截帧,它们都是为了展示与卫衣有关的各种文化和政治联想。斯托帕德梳理了卫衣在当今文化环境中的多元功能,评价了它作为时尚外套与不平等标志间的对立作用。这就是卫衣所拥有的复杂身份:英国一名19岁的帮派成员最近被限制穿着,他只能在天气不好、不得不穿的时候才能穿上卫衣。
斯托帕德告诉artnet新闻:“从风格和着装习惯到闭路电视和监控,卫衣触发了很多不同的故事。”她还对卫衣与可持续服装生产、在亚文化和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刻板印象、形象塑造和种族主义等问题感兴趣。斯托帕德还指出,卫衣正处于“是否应建立关于面部/头部覆盖物法律法规”这一问题的中心。
斯托帕德表示:“希望这次展览能鼓励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某些规范或惯性思维提出质疑。”
以下是关于展览的更多图片:
展览“卫衣”在Het Nieuwe Instituut的现场图。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展览“卫衣”在Het Nieuwe Instituut的现场图。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展览“卫衣”在Het Nieuwe Instituut的现场图。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展览“卫衣”在Het Nieuwe Instituut的现场图。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展览“卫衣”在Het Nieuwe Instituut的现场图。图片:courtesy Het Nieuwe Instituut
原创: artnet新闻
来源:artnet资讯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