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艺术史,
许多出色的艺术家在青年时期
就已经以自己不凡的实力
让作品在百花丛中引人瞩目。
比如英国知名艺术家、19世纪上半叶学院派代表
威廉·透纳(1775-1851)
就是在他26岁时,因其突出的绘画成就,
成为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会员。
随着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高速发展,
一些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作品,
在日后也有很大机会
成为能引领艺术发展、名垂艺术史的
杰出佳作。
在这个“五·四青年节”,
一条艺术推出“青年力量”线上特展;
为大家分类别甄选出
30位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
媒介包括架上绘画、国风水墨、及摄影影像。
他们都是于80、90年代出生,
成长在多元、开明的文化背景下,
作品中已经能看到鲜明的个人风格
以及艺术家独立的思考方式。
以目前的友好价格
收藏日后能引领未来的艺术品;
通过这次线上特展,
希望各位藏家、艺术爱好者
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心仪佳作。编辑|缪淼
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白兔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张钊瀛“终身学习-世界乐园”系列绘画中,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等人物形象被置于同一画面上,由张钊瀛创造出剧院般的欣赏角度,以一种幽默和充满好奇心的方式让观众参与进作品;并引导大家思考作品背后关于自身处境、社会文化与当今世界的关系。“终身学习”中的《列宾的伏尔加河》,是此系列中极为重要的作品。因为对张钊瀛来说,代表“终身学习”系列的原点便是列宾名作《伏尔加河畔的纤夫》。张钊瀛说,他的美术教育启蒙就来自俄罗斯艺术家列宾,他们这一代美术生都在课堂上研习过列宾的《伏尔加河畔的纤夫》,所以作品《列宾的伏尔加河》对张钊瀛别具意义。张钊瀛曾在上海、广州、北京、成都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并被今日美术馆、白兔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已是在“80后”中颇具知名度及业界认可度的艺术家。
北京、旧金山、波士顿、深圳等地举办个展
杨婉最近描绘的是她心中令人倍感治愈的海。在与一条艺术的对谈中,杨婉曾说自己在加州的湾区生活创作时,她的很多灵感都来自大海、海浪。杨婉认为海面是时间的具象体现,不同时间的光线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这点在《等阳光洒进来》系列作品中也有直观体现出来,创作的时候艺术家也从中感受到了颜色和线条给予内心的治愈。在杨婉的作品中,一笔笔线条就代表了一簇簇海浪;在她看来,绘画线条是作为艺术家的冥想过程,大海则是大自然中很治愈的元素——《等阳光洒进来》系列的核心就是将这二者结合,提供心灵上的寄托。让艺术家与观者都体验到阳光照射在涓涓细浪上带来的精神宁静。
作为近年来活跃的“90后”艺术家,杨婉的作品被包括中央美院美术馆、科佩鲁左斯家族美术馆在内的专业机构收藏,多次在中美两地举办个展,引发关注。
王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创作涉及绘画、装置、公共艺术等领域。她的作品关注消费社会和流行文化在虚拟与现实中的碰撞,探讨了这其中引发的个人与集体意识间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抽象的表达,艺术家在《Outdoor 001》(门外001)中呈现了自己对当下社会的理解和想象。这些看似无序、实则富有逻辑的色块与平面构成了王楫形成自洽的排序,也营造出美妙的视觉空间。
王楫的作品曾在关山月美术馆、雅昌艺术中心等专业艺术机构展出,并被德国Kommunale美术馆、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永久收藏。
中国美术馆、多伦美术馆、chiK11美术馆参与群展
吕延翔自2011年起就开始结合自身经历,创作颇具故事性的绘画作品。他的展历丰富,在上海、柏林、北京、巴塞罗那、伦敦、台北等地均参与过展览;并亮相2015年香港艺术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其作品持续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绘画装置作品《私人博物馆系列》在一众作品中非常吸引目光,艺术家在其中运用不同视觉元素构成了一个完整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透过画面立体的视角,呈现出的是吕延翔日常生活中对他产生影响、并令他痴迷的形象元素。这些事物在画中被排列在一起,成就了吕延翔精神上“私人博物馆”的具象化呈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机构参展
胡晓文致力于大漆绘画工艺的研究,结合传统材料,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绘画,受到许多藏家的喜爱和关注。大漆指漆树上分泌的液体,自古被用作天然涂料、燃料、颜料等。胡晓文致力于将这种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从她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大漆本真质感的同时,也极具当代艺术表现力。由大漆、螺钿、木粉等材料创作的《小盛会-月迷彼埃罗》延续胡晓文的植物题材,表现出自然与心灵碰撞的绝美景致。“月迷彼埃罗”是一组室内声乐套曲,包含21首女声咏念的歌曲,歌词取自1883年出版的比利时诗人阿伯特·吉罗的朦胧组诗。整件作品唯美浪漫,独具艺术感染力。
荣获韩国2020年最佳青年艺术家奖
来自韩国的艺术家金赞颂作品以灵动的笔触描绘植物,模糊了生活中具象事物的边界。
在她描绘植物的系列作品中,艺术家提取了她在法国旅居期间,法国本土物种和19世纪从殖民地带入的非本土植物在同一片花园中共同生长的情况,以提醒人们对熟悉事物的刻板印象是模糊不清的,而现实中,每个事物都是会在各种影响下发生变化的。
在作品《While I am walking》(当我散步时)中,观众可见金赞颂深厚的造型能力,表面厚涂的颜料让作品展现出雕塑般的立体感,令人着迷于画布上的绿。金赞颂曾在2020年荣获韩国“最佳青年艺术家奖”,值得被更多国内藏家了解。
北京、杭州参与展览
青年艺术家吴越之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的毕业作品《自省》荣获美院“林风眠创作金奖”。他的奶油梵尼蒂系列,是受到17世纪早期荷兰劝世静物画“Vanitas”的启发;由此联系当下生活,奶油蛋糕在当代人的认知中,本身就带着特别的记忆符号——生日的奶油蛋糕为每年白驹过隙地时间打上了标记。艺术家从平凡的事物中提取出具有神性一般的叙事,最终以奶油蛋糕的形态呈现在外框上;正中则是一个闪着光的泡泡,似乎下一秒就将消失不见。艺术家旨在用二者结合描绘繁华时代下,幻想与现实的反差带来的梦幻与虚无。
吴越之的作品表达出年轻一代艺术家日渐成熟的表达能力及独特的主题构想,令人期盼其未来的艺术发展。
上海、台北、香港、北京、东京等地参展
热门艺术家高歌的创作灵感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她的用色大胆炫丽,常打破观众对颜色的常规认知,自作品上线一条艺术以来,得到了许多藏家的喜爱和好评。
作品《流动又凝结》用强烈的颜色对比重构了一个未知的空间,画面给人以无与伦比的动感。中央的水滴状色块仿佛即将坠落的流动液体,在水滴落下后又形成近景中一块块凝结的水波,画面中的动态、静态相平衡,呼应了作品名“流动又凝结”。高歌作为“80后”艺术家的中坚力量,创作风格已经成熟,形成充满个人风格的表达语言及画风,非常值得喜欢抽象艺术的藏家关注。
今年刚举办个人展览的艺术家陈露露的作品先后被关山漾美术馆、上海新美术馆、韩国E.LAND集团、蓝月亮集团等机构收藏。她的画面展现出青年艺术家对绘画语言与媒介的多种尝试,为超现实主义风格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最近受到了许多藏家的关注。在绘画作品《A面B面》中,可以看到陈露露以一种超现实的手法描绘出一个具有神秘气息的空间;中央的两扇门就好比是人生的两个选择,走入不同的门将会迎接不同的展开;门和楼梯的附近是摩擦的痕迹,让人联想起在做选择之前的犹豫。陈露露作品中的细腻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当代人的心理处境,作品与观众也因此能产生极大的共鸣。
烟囱(b.1983)
多次在北京、巴黎举办个展
蓬皮杜艺术中心、V&A博物馆等机构参与群展
一条艺术APP,,,烟囱|对视小程序
艺术家烟囱以其具有标志性的漫画风格绘画深入人心,他的作品曾多次亮相国内外各大专业机构及展会,并被英国知名的V&A博物馆收藏。烟囱的创作媒介多样,作品主题往往以艺术家自己为主角展开,画面内容以自己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在其中加入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观众产生作品即是在描绘真实生活的观感,有一种亲切的“带入感”。
烟囱作为艺术家活动多年,展览履历丰厚,作品在各大展会频频亮相;其作品画风已经成熟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市场认可度,推荐更多艺术爱好者留意。
曾获第7届“新锐艺术人物评选”视觉艺术大奖
黄赛峰《似是而非的空间》系列描绘了受困于自己灵魂空间的景象,艺术家受到了墨西哥电影《意外空间》的启发,在作品中运用对比的线条和色块讨论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画面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记忆,在多层叠加的手法之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做加法,但实际整体呈现极简干练的风格,画面扁平朦胧,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艺术家黄赛峰曾在国内多地举办个展、参与群展;绘画作品也曾亮相艺术深圳等大型展会。
深圳、上海、北京、台北举办个展
胡顺香的作品中透露着强烈的文学气息,她的绘画总是能给予观众丰富的联想空间;胡顺香曾多次参与国内外大型展览,在很多专业空间举办个展,是业内外受到广泛认可的青年艺术家。
“Pandafeche”在意大利语中代表了梦魇,也就是俗称的“鬼压床”。这是大脑意识逐渐清醒身体却无力对抗的中间状态,让人充满了绝望和无力感。在艺术家看来,这种状态具像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处境,在被实际现状的挤压下,人们很可能就处于一场冗长的梦魇之中。
这件作品是胡顺香2020年疫情期间所作,而在如今看来也丝毫不违和,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也极具时代标志,喜欢的藏家不要错过。
宋赫(b.1983)
南京、上海、广州多次举办个展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宋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在南京、广州、上海等地参展亮相,作品吸引了许多藏家及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迷林”系列是艺术家宋赫近年来持续的艺术实践。生活节奏和思维都在经历转变期的宋赫,在南方的植被与绿草如茵的视觉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新生,由此开始“迷林”系列的不断衍生和创作。
在《迷林系列60》中,大量饱满深邃的绿带来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力量感;大自然的具象被宋赫以微观的角度用不同材质套在同一宏观的平面中,让画面层次丰富,充满视觉吸引力。
时代美术馆、宝龙美术馆等大型机构参与群展
《壁花小姐系列:甜蜜时刻》就是杜秋锐目前少数在售的丙烯原作之一;一经上架便受到很多藏家的询问和关注。
铃木琢未(b.1995)
东京、大阪多次举办个展
研究生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日本艺术家铃木琢未用自然主题的画作表现日常事物的存在感、多面性以及故事性。他的创作风格唯美,画面蕴含着生活体察的同时,透露出艺术家的细腻情感。作品《云》就描绘了蓝天白云下,一缕轻盈的羽毛随风飘舞,不知最终会去向何处。让观众不禁由景到情,联系到当下许多人所处的、漂泊无定的环境。
铃木琢未研究生毕业于知名的多摩美术大学,自学生时期就已经在日本多家高级百货公司、画廊、美术馆等专业机构参与、举办展览;他的绘画功力娴熟,风格趋于稳定,值得国内藏家注意。
黄几(b.1990)
广州、深圳、上海多次举办个展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黄几具有代表性的“竹”系列上线一条艺术之后便赢得了许多藏家的喜爱。《竹记06》的画面让人联想起花卉市场中弯曲有致的富贵竹、转运竹。这些通过人为干预改变竹子生长状态的手段让黄几由植物联想到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中象征了“节节高”的竹子在黄几的笔下拥有了全新的当代意义,引人深思。
杨飞的水墨画创作打破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的认知,他的作品旨在探索空间与事物的关系,利用水墨轻薄、线条更为柔软的特点,将他眼中的景物以一种蒙太奇般的手法呈现,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官。
在创作中,杨飞认为,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得固有的时间与空间关系发生了错位,距离远近和时间长短之间的界限已然模糊;物体、空间、时间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也非自然法则一般的绝对。
而他通过对水墨画的全新创作,就正是在这光怪陆离中寻找到错位时空中的自己。
丁文卿的水墨作品在西方图像的启发中书写着东方的审美韵味,并以当代角度为切入点来重新阐释历史,解读水墨在当代语境中的新演绎,在“80后”艺术家作品中非常亮眼。
他画面中梦幻的山水景致、蝴蝶、古人,与等同西方文化元素中的几何图形、雕塑共处,架起了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对话,也给观众带来了独一无二视觉享受。
在作品《荏苒》中,画幅展现了一幕前所未见的景象:宇航员出现在中国式的屏风中,身后是壮丽的云朵,卫星、地球仪、仙鹤同时出现,给人跳脱出时间线的奇幻观感。时光荏苒间,人类文明被艺术家以象征性的手法描绘于中式画卷,先是像惊叹号一般的惊艳,再是如问号般启迪着观众驻足思考。王濛莎(b.1981)北京、上海等地多次举办个展
作品被剑桥大学永久收藏
王濛莎,蓝韵,2022纸本设色,47x68cm价格 RMB 52,000点击图片选购水墨艺术家王濛莎的作品在2011年就被“芭莎艺术”评为“世界100件年度挚爱杰作”;2013年,她入选《国家美术》金星奖及最具价值奖;目前王濛莎已是国内兼具实力与市场潜力的水墨艺术家之一。
她的新作《蓝韵》就是诠释其艺术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画面中通过线条、色块的空间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心中的诗意。画面中,王濛莎通过对花鸟及日常事物细碎的描绘,表达出“春眠不觉晓”的心情,将春日来临的愉悦与欢快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目前一条艺术在售王濛莎多件纸本设色、扇面作品,值得喜欢水墨画的藏家留意。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参与群展
黄俊伟,半月之九,2021绢本、亚克力综合材料,70x100cm价格 RMB 50,400点击图片选购艺术家黄俊伟的作品,“造境”是一个中心主题。为了精准表达出疏离、空灵、孤寂的感官,艺术家运用了各种媒介和手段,在平面上重塑和转化传统视角的人物形象和空间,营造出前所未见的图像。
作品中的日与月、山与海、太湖石、拱形门等等,都是黄俊伟特定的表达符号,通过精心设计、重新排列,在画面中形成了充满秩序感的形式之美,让作品拥有多层次的透视效果,让观众进入一个多维变幻的时空中。
作品《半月之九》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造境”绘画,画中两方圆,一方是写实风格的月球,一方是月光映射在庭院中的一方景象,以此达到作品“以情感共振”,但求“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小菩提(b.1988)
亮相香港2019年水墨艺博会
北京、上海、苏州、香港等地举办个展
自上线一条艺术以来,小菩提的水墨绘画得到了许多藏家的关注和喜爱,人气持续火热。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宝龙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参与群展
青年艺术家任刚的作品在题材和结构上,都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水墨的固有印象。他将中国绘画的古典元素融入进当代审美中,并且温柔的恰到好处。
在作品《仙鹤少年·花开了那女孩》中,可以看到任刚将西方绘画中常见的裸女题材运用到了水墨作品中,让水墨的温软线条重塑人体的美学,再将花鸟等传统元素组合进来,给人以全新的碰撞主题观感。
任刚在学生时期就参与了许多展览,毕业创作被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2021年,任刚的作品亮相宝龙艺术中心主题展“流动的景观”,引来许多观众的瞩目,未来可期。
上海、纽约、北京举办个展
广东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参展
作为城市化建设的亲历者,艺术家郭国柱拍摄了《城岭》系列摄影作品,《流园》系列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急速化发生的城市化,郭国柱用镜头记录下了城市、家园的变迁,以此用摄影关注平凡生活中的变化。
《流园》系列作品关注城市化进程中,所遗留下的荒村。作品《流园No.42|117°59′E 27°41′N》就将镜头对准了破败墙壁中残存的“囍”字和一旁的符咒,这两件分别代表了人生大事、保护护佑的事物;让人不禁好奇,摄影中的这一面墙,曾见证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郭国柱的作品近年来已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他曾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央美院美术馆、丽水摄影博物馆等机构收藏;还曾入选“中国当代摄影新锐TOP20”等知名奖项。
多伦现代美术馆、龙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参展
他的摄影创作与博尔赫斯小说《论科学的精确性》中那件与国土面积相当的地图废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胡为一反转的“现实”下,一幕幕超现实主义的场景都变成了一个个荒诞的魔幻显影。
胡为一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和收藏,包括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苏黎世Helmhaus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
纽约、伦敦、剑桥、巴黎等地参展
影像上海博览会、刘海粟美术馆参展
陈嘉屹的镜头捕捉周围普通人的日常活动,他希望作品为观众提供一个戏剧化的视角,以不同的眼光去探索每天的生活。他的摄影作品以黑白相片的表现手法为主,透过强调光影之间的变幻,将画面中的情绪与氛围展现,这其中往往伴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诗意。就像摄影作品《花部农谭系列八号》,画面中京剧扮相的女子背影与现代街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人分不清这是否是现实世界,由此引发无限的联想。
艺术家陈嘉屹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摄影系,他的作品曾在多个国家展出,并曾亮相2021影像上海博览会、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群展等大型专业展会。
上海、巴黎、瑞士、厦门等地多次举办个展
摄影作品《无题》系列中,黑色的背景与白色的纸张似乎代表了两性,而穿插其中的红线似乎就是婚姻,在该系列作品中不断出现。《无题7》中,红线自黑色块而来,拉扯住白纸,纸呈现被用力过猛的撕裂及褶皱,让人联系起现实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郭盈光已是业界颇具知名度的女性摄影家,她也是首位在巴黎欧洲摄影馆举办个展的中国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屡屡亮相国内及欧洲,曾在多个国家的专业机构展出,并获得集美·阿尔勒女性摄影师大奖。
波士顿美术馆、旧金山亚洲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上海、东京、福冈、米兰、巴黎等世界各地亮相
杨泳梁,幼鹿,2021限量15版,摄影艺术微喷,110x110cm价格敬请咨询艺术
杨泳梁的数字化形式山水连接着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涵盖了传统和现代,并以当代语境结合先进技术手段来颠覆固有审美,堪称是完整的中国当代摄影收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海伦(b.1994)
提名IPA摄影奖,伦敦、纽约、迈阿密等地参展
X美术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上海ART 021等亮相
在美国的八年生活经历让艺术家马海伦重新审视故乡的时尚潮流文化,她的作品先后在《纽约》、《i-D》杂志、NYLON及Artinfo等知名媒体上刊登,引发广泛关注。在作品《新疆时尚指南 I 》中,马海伦就把她的镜头对准了新疆年轻人的当代妆容。马海伦说:“新疆是最酷、最时尚的,我想把这点传达出去。”马海伦通过当代的摄影表达手法,重塑了她记忆中的新疆时尚元素:指甲花、金发、连眉、花帽、丝巾等等,表现出她对地域性的民族潮流文化、女性时尚和个性表达细致入微的观察,探讨了“时尚”的多样表达方式。
程然(b.1981)
上海、香港、北京、纽约等地多次举办个展
程然,东京颤,2018喷墨打印,43x31cm(带框)价格 RMB 23,000点击图片选购
作为中国新一代影像和跨媒介艺术家代表,程然的艺术形式横跨电影、诗歌、戏剧、小说及装置艺术等;他擅于通过跳脱和抽离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探索精神,使用不同材料来改变原有空间的结构和感知,作品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摄影作品反映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年轻一代在消费主义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在系列摄影《东京颤》中就能看到,程然镜头下光怪陆离、炫目耀眼的东京都市,透过图像的重叠并置,其中所表达的空虚和迷惘便藏于这光影之中,令人不禁陷入沉思。
程然的作品被国内多个大型专业机构永久收藏,其中包括了上海美术馆、K11艺术基金会、M+视觉艺术博物馆等,作品也曾亮相大型艺博会、电影节等等,影响力广泛。
姚朋(b.1984)
北京多次举办个展
一条艺术APP,,,姚朋|玩笑-2小程序
艺术家姚朋的观念艺术创作以摄影为媒介展开,将大众符号以局部的面貌置于台前,配以自己的解读,为观众的图像理解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玩笑”系列中,女士的复古波点裙与打字机键盘的图纸置于一处,两者之间的关联线索来自同为圆形的结构。但一边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图像,一边是严谨的机械图纸,在明黄色背景的衬托下,让人无法忽视的紧紧交叠,让观众在不可预测的动态与秩序井然间反复拉扯,唯独让自己全身心置于姚朋的艺术世界中,才能获得片刻的落脚点。
姚朋的作品因其无厘头的思路、荒诞的延伸得到了许多专业机构的关注,被包括白兔美术馆、昊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知美术馆等收藏;作品极具未来潜力。
文章来源:一条艺术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