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科书第二季
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图事件引爆了网络,一个晚上连续上了N个热搜的原因吧。
还有更多图片相信大家在昨天铺天盖地的网络报道中已经看到了,在此不想再给大家添堵。
此事昨日已有后续,此插画及版式设计作者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经过法院的认定,其实根本不存在,目前为止,吴勇本人尚未出面回应这个争议。
引发热搜、全网愤怒、网友集体谴责之后,是否可以真的重视起中小学孩子们的课本设计?
孩子们的课本需要美感也需要健康积极阳光的内容,让翻看课本变成一种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正如昨天我们的“古早”文章被推上热门的主题所说的一样。
美感教科书第三季
2013,中国台湾三名大学生组建了一个名为「美感细胞」的团队。
秉持着培养美感、改善台湾地区对于美学教育的不重视,自发性与多位知名设计师合作,开启了一系列对「教科书设计改造」的旅程。
美感教科书计划共分为三季,目前我们已经报道了完整的三季,想仔细观看每季设计细节和概念的朋友可考古这里⬇️
3.美感教科书第三季
美感教科书部分封面
「美感细胞」团队将教科书导入设计思考,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多元的美感体验,同时提升学习动机与教学功能性,让设计成为教育最好的助力。
他们的初衷是「要从课本,给孩子们一座美术馆!」
这些课本从装帧到字型都充满设计细节,不同风格的创意插画、强调教学需求的缤纷色彩、一目了然的统整图表,甚至还有拉页、刮刮乐等互动设计,触动着孩子们的感官。
「美感细胞」计算过,接受12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总共要和课本相处12,760个小时,相当于看6,000部电影、逛3,000次美术馆。
最新一期,他们甚至还推出了「媒体素养教材」。
除了教科书再设计,「美感细胞」还为中小学生设计了美感联络簿、教学教具、生词簿、新生入学礼等。
「美感细胞」一路走来有许多人曾批评他们凭什么谈美感、教科书需要设计的这么复杂吗?
但其实,教育能给的不只是知识技能,更应该具有美感设计的思维能力,更可以开启孩子们想像的空间,并且有更多机会去试着去改变周遭的环境。
虽然我们无法去定义什么是美,但透过多元美学的学习可以去延伸更多想象。
我们的孩子,需要美感而不是丑化。
人教版课本插画出现问题迅速发酵之后,很多网友翻出我们曾经的教科书插画,充满美好。
也有热心网友发出自己的作品,并直言教科书「可以不精美,但一定不能丑陋」,甚至有插画师愿意把自己的插画免费授权给小学教材。
图片来源:小红书
作者:李彬 BinLee
人教版课本的“恶意”阻挡不了温暖阳光的人照亮黑暗,我们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文章来源: 设计IN台湾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